江津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东,地处长江上游北岸的涪江与嘉陵江流域分水岭中段,北纬 30°22′11″~30°56′30″、东经 105°25′41″~105°59′48″,全县总人口 74.25 万人,其中农业人口 66.52 万人。江津县属盆中丘陵区,以中丘为主,地势北高南低,由北向南波状缓倾,平均 海拔为 350~450 m,最高 海 拔 为 565.8 m,最 低 海 拔 为 251.3 m。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,气候温和、雨热同季,年均温度为 17 ℃,≥10 ℃积温 5 383.2 ℃,年均日照时数 1 471.7 h,年均降雨量 929.5 mm,由 于 地 处 四 川 蒸 发 量 最 大 的 中 心 区 ,加 之降水季节分配不均,常出现冬干春旱,成为十年九旱的夏伏旱区。
江津青花椒为通过四川省林木良种审定的青花椒良种之一(良种编号:川 S-SV-ZA-001-205),丰产性高,抗性好。通过多年长期科研试验,形成了一套高产种植技术,即容积营养土育苗、幼苗定干矮化培育、结果树以剪代采技术等。其栽培技术属于全国花椒种植技术的首创,为社会做出了较大贡献。现已建立江津青花椒基地 333.33 hm2,建立了江津青花椒科技示范园 33.33 hm2,带动全县 28 个乡镇 、4.35 万农户,栽植青花椒逾 4 333.33 hm2。
江津青花椒的特征特性及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
1 江津青花椒的特征特性
江津青花椒为落叶小乔木或灌木,树势强健,树体较大。芽分为叶芽和花芽,花芽为混合芽,芽的异质性明显,以顶芽和枝条下端 3~4 芽饱满充实,易萌发成枝。叶为奇数羽状复叶,幼树复叶小叶数以 9 叶为主,成年树以 3 叶、5 叶为主。果穗较紧密。成年椒树结果母枝长度一般在 97~156 cm之间,其上着生 13~23 个果序,结果枝主要着生于结果母枝的中上部,每个果序着生 13~48 个果实,果实一般在 6 月底至 7 月初进行采收,鲜椒果实百粒重在 10 g 左右。江津青花椒为浅根性树种,根系主要分布在 20~40 cm 的土层中,春季土壤 10 cm 深处地温达到 5 ℃时花椒开始生长,比地上部芽萌动期提前
江津青花椒富含人体 必 需的 VB1、VB2、VE等 多 种 维 生素,类黄酮、铵、铁、锌、硒、铜等微量元素,α-山椒素、β-山椒素、α-山椒酰胺等多种酰胺类麻味素成分,以及亚麻酸 、亚油酸、L-里那醇、柠檬油精、桧烯等约 20 种有机挥发物,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、医疗价值。
2 丰产栽培技术
项目组于 2010—2015 年相继在江津县吉祥镇建成规范化青花椒母本园 1.33 hm2,在吉祥 、赤城镇建立青花椒苗木繁育基地逾 13.33 hm2,在江津县宝梵寺镇新长村和跃进村建立了 33.33 hm2青花椒丰示范园。示范园花椒定植后第2 年始花结果 ,第 3 年平均株产鲜椒 1 kg,第 6 年进入盛产初期,平均株产鲜椒 4.0~4.5 kg,进入盛产期鲜椒单株最高产量达 7~8 kg,平均产量达 9 000 kg/hm2,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。
江津青花椒的特征特性及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
2.1 培育壮苗
2.1.1 种子育苗 。①种子采收 、处理及储存 。江津青花椒主要采用种子繁殖,采种母树树龄要达到 5年以上,无病虫,丰产稳产。9 月果实完全成熟后,于晴天采摘果实,摊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阴干,待果实自然裂口,轻轻用木棍敲击使其种子脱落。种子收集后要保持干燥、通风或立即进行播种,不能在阳光下曝晒。②苗圃地选择。育苗地要求土层深厚、疏松、肥沃、可排、可灌、透气良好的砂质土壤,向阳背风,交通便利,无病虫害。③整地施肥。播种前 1 个月深翻土壤进行熟化,整平整细。苗床开厢 150 cm,厢面宽 120 cm,厢沟宽30 cm。施用腐熟农家肥 45~75 t/hm2、草木灰 750 kg/hm2 作底肥。④播种。用筛选法、水选法选取饱满种子,然后用洗衣粉或 1%碱水浸泡种子 2 d,将种皮表面油脂搓掉,用清水冲洗 2~3 次,放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水分。播种前先湿润土壤,播种量 750~1 500 kg/hm2,播后覆土约 1 cm 厚 ,同时用 90%敌百虫或甲氰菊酯 3 000 倍液防治地下害虫,撒施稻草,拱棚覆盖。⑤播后管理。苗高 5~10 cm 时间苗,促进幼苗分布均匀;苗期施肥一般以清粪水加入适当尿素为主,采取少施勤施的原则;为了防治地下及叶面害虫,可用甲氰菊酯 3 000 倍液灌根,或用多菌灵 375 g/hm2+敌杀死 120 m L/hm2+甲基托布津 300 g/hm2兑水 225 kg/hm2叶面喷雾。
2.1.2 营养袋育苗 。① 分苗 。 当幼苗长至 10~15 cm 时进行苗床移栽,促进根系生长和分枝萌发,为下一步移栽做准备。翌年 2 月下旬至 3 月中旬进行幼苗营养土容器栽植。②移栽。于 2 月下旬至 3 月中旬选择苗高 10~15 cm 的青花椒种苗于阴雨天气移栽到苗圃地。将营养杯排放于厢面,将青花椒 幼 苗 排栽于 营 养 土 容器 杯 内 ,栽 植 密 度 为 45 万 株/hm2左右,栽后灌水及时浇水。③管理。苗木成活返青后立即追肥,生长期可根据幼苗长势施肥 3~5 次,以速效氮为主,结合中耕除草施用尿素 60~75 kg/hm2,也可用 0.5%尿素+0.3%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。幼苗高 40 cm 时短截摘心,促发分枝,每株留分枝 3~4 个,树高 60~70 cm 时再进行短截,促发主侧枝生长,树干木质化,形成树干矮化健壮的树形
2.2 定植
江津青花椒以每年 2—3 月或秋季的 9—10 月栽植最好,选择海拔 1 000 m 以下、排水良好、土层深厚、土壤肥沃的高钙土壤或紫色岩风化土地块栽植。选择主干粗壮、枝条分散、主根系达 5~10 条、须根系达 30~50 条的一年生营养袋 苗 带 土 栽 植。定 植 行 株 距 3.0 m×2.2 m,栽 植 密 度 为1 500 株/hm2, 穴状整地 ,穴宽 50 cm、深 40 cm。栽植后进行垒土,修树盘,做好保温、抗旱、防涝,以增强成活率。
2.3 整形修剪
江津青花椒为喜光植物,主要采用自然圆头开心形,呈丛壮形,在主干上均匀分布 3~5 个主枝,基角 40~50°,每个主枝留侧枝 2~3 个。在各主枝和侧枝上培育大、中、小各类结果枝组,构成丰满均衡的树形。整形要与修剪相结合,青花椒当年生枝条木质化程度较低,成年结果树特别是营养生长强于生殖生长的植株,可以选择晚秋与春季多次用竹竿或细绳将直立的徒长枝压平,以控制营养生长,促进生殖生长。
2.3.1 幼龄树修剪 。 掌握整形和结果并重的原则 , 在主 干40~50 cm 处进行短切 , 剪去上部枝条 , 促发分枝 , 保留 3~5 个主分枝 ,长度达到 20~30 cm 时可进行短截 ,一年可进行3~4 次摘心短截 , 促发分枝数量 , 尽快形成矮化自然圆头树冠,利于后期采摘。修剪后结合浇水或在下雨天撒施尿素,撒施于树盘下面宽度 50~70 cm 处,用量 30.0~37.5 kg/hm2,与树干基部保持一定距离,防止烧苗。
2.3.2 结果树修剪 。结果树采摘和修剪可同时进行 ,时间一般在 6 月下旬至 7 月中旬。从枝条基部 10~20 cm 处将内部结果枝剪掉,外围枝条采用从基部 50~70 cm 以上短截,修剪后能促发大量早秋梢抽发,疏除内膛密弱枝,保留中庸枝和外延枝,形成外展内空的树冠,为第 2 年丰产高产打下基础。采用“以剪代采技术”,采收时期不能过晚,太早花椒成熟度不够,品质下降,过晚秋梢生长量不够,严重影响第2 年花椒产量 。
2.4 土肥水管理
2.4.1 幼龄树 。幼树期主要进行营养生长 ,尤其是栽植后第1 年 ,苗木根系对营养吸收能力最差 ,光合能力和吸收能力较弱,杂草与树竞争肥水严重,俗话有“花椒不除草,当年就枯老”。栽后第 1 年中耕除草 3 次,第 2 年中耕除草 2~3 次,第 3 年中耕除草 1~2 次。追肥一般在每年的 3—6 月进行,以速效氮为主,施用尿素 120~150 kg/hm2、农家肥 30 t/hm2,在下雨天气进行撒施或距树干 30~50 cm 开浅穴施入,可以在树间种绿肥或豆科作物。
2.4.2 成年树 。 盛果期主要是 保 持树 体 营 养 平 衡 , 保证优质、丰产、稳产。要做到重施基肥、适时追肥、冬季培土相结合。基肥以农家肥为主,按农家肥 20~30 kg/株、有机复合肥0.25~0.30 kg/株施入 。追肥每年分 2 次进行 ,第 1 次在春季萌芽前,以速效氮为主,主要促进新梢生长,促进花芽分化,施用高氮速溶复合肥 0.2 kg/株、农家肥 5~10 kg/株,在树冠滴水线处开穴 20 cm 施入;第 2 次在果实迅速膨大期(5 月中下旬),以促进果实发育为主,肥料选用均衡的三元复合肥雨天撒施,0.25~0.30 kg/株。根外追肥主要在花期进行 ,使用 0.5%尿素、0.3%磷酸二氢钾、0.2%硼砂。第 2 次在花椒采摘修剪短后(7 月上中旬),施尿素 200 g/株,以快速促发早秋梢,为第 2 年的丰产做准备。
2.5 病虫害综合防治
江津病虫害防治要采用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原则。禁止检疫性病虫害从疫区传入园区,园区不得从疫区调运苗木、接穗、种子等材料,一经发现立即销毁。使用农药的种类、防治方法等按照 GB485 和 DB51/337 的规定执行。
2.5.1 锈病 。 主要采用药剂防治 , 于发病初期喷施 1 ∶1 ∶100的波尔多液或 0.1~0.2 °Bé 石硫合剂预防。发病期用 70%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或 50%多菌灵 600 倍液交替喷雾防治。
2.5.2 山螺蛳 ( 蜗牛 )。 一是物理隔离 。 栽植地周边开 隔 离沟,撒生石灰、草木灰,阻止蜗牛进入栽植地。二是药剂防治。发生始盛期选用 2%灭旱螺毒饵 6.0~7.5 kg/hm2,或用梅塔颗粒杀螺剂 7.5~9.0 kg/hm2,或 8%灭蜗灵颗粒剂均匀撒施到林地内,也可以用乐斯本乳油 1 000 倍液喷雾。
2.5.3 螨类 。又名花椒红蜘蛛 , 一年发生多代 。 每年发生的轻重与该地区的温湿度有很大的关系,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生。一是化学防治。抓住 4—5 月的防治关键时期,于螨盛孵期、高发期用 25%杀螨净 500 倍液、73%杀螨特 3 000 倍液或 40%速扑杀 800~1 000 倍液防治。二是生物防治。害螨天敌较多,如捕食瓢虫,田间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广谱性杀虫剂,以保护天敌。
2.6 采收与贮运于果实绿熟期(6 月下旬至 7 月中旬)、晴天无露水时人工采收。采摘时注重短截回缩技术的运用,即将其短截回缩的枝条整枝剪下,用左手握其剪下的枝条基部,右手握果剪。采收时从果穗总柄处整穗剪下,轻放在采果篮中,不宜装得太多,厚度不要超过 30 cm,防止压破果实表面的油胞(腺点),影响果实的色泽和品质。采收后的果实及时摊晾在草席上,在通风、干燥的屋内阴干一晚,第 2 天晒干,这样的花椒色泽最好,品质最佳,干品再进行包装。